法制晚报讯(记者 蒋桂佳 张洁清) 近日,国内著名的新闻期刊《国际新闻界》刊登公告,称已从北大毕业的历史学系博士生于艳茹在该刊物刊载的论文抄袭外国专家论文,并做出删除电子版、五年内拒绝其投稿事宜。昨天,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称,调查后统一回复。
事件北大博士论文被指抄袭 内容大段为翻译
8月17日,国际新闻界杂志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公告称,《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7期刊登了题为《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的论文,该作者为于艳茹,当时为北大历史学系博士生。
经过对比,《国际新闻界》认为于艳茹抄袭了1984年《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18世纪研究》)刊载的《"Frondeur" Journalism in the 1770s: Theater Criticism and Radical Politics in the Prerevolutionary French Press》(《18世纪70年代的新闻业投石党运动:法国革命前的戏剧批评和激进政治》)一文。此文的作者名叫Nina R.Gelbart(尼娜·基尔巴特)。
公告称,对比两篇论文后发现于艳茹在其论文中大段翻译基尔巴特的论文,直接采用基尔巴特引用的文献作为注释。公告还对两篇文章进行了公示,并用显著颜色标出抄袭内容。
《国际新闻界》认为于艳茹行为构成严重抄袭,为了反对此类学术不端行为,决定刊发公告,并通报作者相关单位,联系相关文献收录机构,删除于艳茹该文的电子版;五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公告还对工作疏忽向读者道歉。记者注意到,除了摘要和结语部分,于艳茹的论文几乎是原文“翻译”了基尔巴特的论文。
追访抄袭被发现属于偶然现象
今天上午,记者拨打了《国际新闻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先生电话。陈力丹介绍,于艳茹抄袭被发现属于偶然事件。今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教师在查找外国新闻史资料时,偶然发现于艳茹论文涉嫌抄袭,并向该刊举报此事。
随后,《国际新闻界》专门召开编辑部会议,最终决定公告。
陈力丹透露,此前也发现过抄袭现象,但是并没有像这次一样公告处理。一般两位作者都是国内的,就让抄袭者向被抄袭者道歉了事。但是专家论证发现,此次于艳茹除了摘要和结论以外,几乎“翻译”了外国专家的全部论文。因此决定公告。
昨天下午,《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助理、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刘海龙转发此公告,并引起热议。刘海龙在实名微博上介绍,《国际新闻界》是网络审稿,一审两外审专家双盲审查,二审栏目编辑审,三审责编审查,四审总编审。一篇稿子一般至少3个月以上才能完成。这样的审稿流程已经将许多抄袭稿挡在外面,作者的题目属于本领域很冷僻的题目,国内研究并不多。未发现也属正常现象,杂志只能做到有错必纠。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蒋朗朗称已经获知于艳茹涉嫌抄袭的事件,学校正在进行调查,然后对媒体进行回复。
文/记者 蒋桂佳
基尔巴特其人哈佛大学毕业曾多次获奖
这次被抄袭的国外专家Nina R.Gelbart(尼娜·基尔巴特),1968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1974年从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教学研究方向涉及早期的现代欧洲历史、法国的启蒙和革命、女性的历史、科学和医学历史等领域。
基尔巴特1987年撰写的《在法国旧政权中的女性和反对派新闻》和1998年创作的《国王的助产士》,让她获得了塞拉利昂奖。
其中,《国王的助产士》还让她赢得了1999年的十八世纪美国社会研究传记奖和选择优秀图书奖。
编译/记者 张洁清
(原标题:北大毕业博士被曝抄袭 《国际新闻界》刊登公告曝光 称五年内拒其投稿 北大表示正在调查 被抄袭者曾多次获奖)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